為組織社會責任實踐提供了科學化和系統化的管理工具,使組織能夠全面、系統和有效地管理其決策和活動的社會影響,最大限度地提高組織社會責任管理水平和持續改進其社會責任績效,成為對社會更負責任的組織。
使組織能夠以社會責任為抓手,從頂層治理(價值觀、使命、精神和發展戰略等)視野出發,基于管理體系一體化的思想(各類管理體系有機銜接并協調、有效運行),將其他相關管理體系視為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內的一個系統化“過程”,以應對相關社會責任主題或其議題方面的社會責任風險和機遇,例如:
通過質量管理體系,應對質量風險和機遇,一方面避免或盡可能降低質量不合格風險,以保障和維護消費者(包括客戶)在產品和服務質量方面的權益;另一方面,通過持續改進,促進顧客滿意度水平不斷提高,以便為消費者和社會提供更卓越的產品和服務質量,滿足其需求;
通過環境管理體系,應對環境風險和機遇,一方面避免或盡可能降低環境污染風險,保護生態環境和維護社會公共環境利益;另一方面,積極主動地開展資源可持續利用、通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來減緩并適應氣候變化、保護生物多樣性、保護生態系統等,促進環境的改善和良好發展;
通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,應對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和機遇,避免或盡可能降低職業健康安全風險,以保護員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的職業健康安全,保障和維護其健康安全權益,促進社會生產和服務的安全文明以及員工的健康安全和幸福;
通過食品安全管理體系,應對食品質量安全風險和機遇,避免或盡可能降低食品質量安全風險,以保障和維護消費者在食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權益,促進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和幸福;
通過反腐敗管理體系,應對反腐敗風險和機遇,避免或盡可能降低腐敗風險,以保障和維護組織及利益相關方的權益,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經濟秩序,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法治建設;
通過合規管理體系,應對合規風險和機遇,避免或盡可能降低不合規風險,以保障組織履行合規義務,包括遵守適用法律法規、相關標準、合同和有效治理原則或道德準則;
通過知識產權管理體系,應對知識產權風險和機遇,避免或盡可能降低知識產權侵權風險,以保障和維護知識產權所有者的權益,促進知識產權保護事業以及技術創新和發展;
通過信息安全管理體系,應對信息安全風險和機遇,避免或盡可能降低信息安全風險,以確保組織履行有關保護消費者、客戶、合作伙伴等相關隱私信息的義務,促進公用網絡的信息安全(如防范病毒擴散等)。
但是基于社會責任將組織管理體系融合或一體化,并不意味著以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取代組織的其他各類相關管理體系,而是意味著通過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引領、規范、協調和融合作用,組織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其他各類相關管理體系,既促進組織管理體系融合或一體化,又同時將社會責任切實融入組織的其他各類相關管理體系之中,共同推動組織社會責任績效的改進。